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

勞動部修正《工會法施行細則》,工會會員如遭雇主不當解僱時,仍可保留其相關會員資格,以繼續爭取權益。


發佈單位:新聞聯絡室 發佈日期:103-10-07
為防止雇主藉解僱工會幹部進而影響工會正常運作,勞動部於本(10)月8日完成修正《工會法施行細則》,除明確工會籌組相關事項外,特別增訂遭雇主資遣或解僱的工會會員或幹部,仍可以保留其工會幹部身分,繼續執行工會運作相關事務,以嚇阻雇主採取不當勞動行為之動機。
勞動部指出,《工會法施行細則》自100年5月1日配合《工會法》修正發布施行至今已逾3年,雖已發揮補充母法規定之功能,惟仍有若干規範尚非明確;為使法令規定能夠貼近工會實務運作之需求,明確執法上之一致性,方進行本次之修正。主要修正重點如下:
1.明確廠場型企業工會應具有獨立人事、預算及會計的要件。
2.區域性工會聯合組織僅限直轄市及縣(市)行政區域為組織範圍。
3.明確工會理事人數增置標準。
4.遭雇主資遣或解僱的工會幹部或會員,得透過於工會章程明定或經會員大會、會員代表大會議決,保留其幹部或會員資格。
5.明定代扣會費除經會員個別同意外,尚包含工會會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議決、工會章程規定、團體協約之約定及工會與雇主有代扣會費之約定或慣例等情形。另,勞資雙方於《工會法》100年5月1日施行前已約定代扣會費者,不須重新取得同意。
6.辦理會務需請「會務假」之範圍,除現有辦理該工會事務、從事或參與政府指定或辦理相關活動或集會、參加所屬工會聯合組織相關活動或集會外,另增列辦理該工會選舉事務時,亦得請公假。
勞動部強調,本次細則修正,包括企業工會之成立門檻予以明確化,降低工會間之爭執甚至衝突;雇主無法透過解僱工會會員及重要幹部方式而影響工會正常運作,嚇阻不當勞動行為之出現;以及雇主代扣工會會員會費範圍更為明確,降低因代扣會費所衍生之衝突等,皆可有效落實《工會法》保障勞工行使「團結權」之目的,進而促成工會健全運作,讓「勞動三權」真正可以落實。
業務單位:勞動關係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