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

工地「變瓶」風 酒偽裝果汁躲查緝


2015-01-24 03:01:35 聯合報 記者蘇木春/台中報導

「台灣果汁來兩索!」台中市南屯區一處大樓工地,一名打赤膊的工人走進工地一旁由貨櫃屋改裝成的福利社,朝店員嚷著,循著店員的眼色,逕自開冰箱取出一大袋「果汁」,回到工地旁與伙伴們共飲,不過他們喝的可不是果汁,而是貨真價實的「台灣啤酒」。
勞動部規定勞工在工作環境內不得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,但國內很多大型營造工地內工人多,多設有福利社,因應工人經常飲用含酒精飲料需求,都有賣酒,雖勞檢署常查緝,但「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」,業者將啤酒貼上各式貼紙掩飾,補藥酒則以塑膠瓶偽裝,形成特殊的「變瓶文化」。

營建工地內的福利社,是工人們聚集的場所,勞工常以酒精類飲料、檳榔提神,形成特殊的工地文化。 記者蘇木春/攝影

分享
台中市南屯區的空地,正逐漸被大量興起的建築工地填滿,工地內大批工人正忙著在地基綁鐵、鋪設水電管線,灌漿時,混凝土車的轟隆聲,挾著此起彼落的吆喝,工地內正是一幅基層工人忙碌操勞的景象。
營造業勞工消耗體力快,大型營造工地常設有福利社,大多以貨櫃屋或組合屋,方便工人在工作期間購買飲用水、點心補充體力,但因工地飲酒風氣盛行,福利社也兼賣酒類與補藥酒,為避免查緝,業者不會明目張膽陳列,會想盡辦法讓酒類「變裝」。

因應工人需求,營造工地內的福利社,常用貼紙偽裝啤酒。 記者蘇木春/攝影

分享
中午休息時間,一群工人坐在貨櫃屋旁,拿起剛剛同伴提回來「飲料」當湯喝,有人則喝「烏梅汁」配飯,有人上工前還不忘帶數瓶「果汁」到工區繼續努力。
工地福利社店員說,不能賣酒的規定大家都知道,但酒類占營業額七成,要禁止賣酒根本不可能,工人買不到酒,一早上工也會從外面夾帶,或是打電話請檳榔攤業者外送,除非營造業者嚴格執行酒測,否則勞工飲酒難禁絕。
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主任朱金龍說,依據「勞工安全衛生法」與「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」規定,酒醉或有飲酒的勞工,雇主不得允許從事高架作業,雇主若未嚴格禁止勞工在工作前飲酒、做好安全把關,意外發生時,除應負賠償責任,還會被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罰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