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警告: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容易導致勞工聽力損失



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容易導致勞工聽力損失

應用主動噪音控制技術,提升低頻噪音改善成效



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容易導致勞工聽力損失,亦是國內職場環境最普遍的職業危害。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(勞安所) 106年度完成「應用主動式噪音控制技術於勞工聽力保護之探討」研究,顯示所開發之主動式噪音控制系統裝置雛型,可以有效降低10~15分貝之音量,進而保護作業勞工之聽力健康。

在噪音改善方法上,傳統的被動式噪音改善是使用隔音、吸音材料對噪音源進行隔離或包覆,防止噪音向外擴散,此方法僅對中高頻的噪音具有較佳之阻隔效果,對於低頻噪音的阻隔能力則較差,

而若是配戴耳塞、耳罩等防音防護具來隔絕噪音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會受到限制,且長時間佩戴也會產生不舒適感,

另外,人耳對於低頻音的感受較不敏感,雖然會使暴露人員產生心理厭煩感,但是當暴露人員感受吵雜時,其音量強度早已超過中高頻之音量強度(如:頻率為1000 Hz,音量為40分貝的聲音,當頻率降為20 Hz時,其音量需要為90分貝才會與頻率為1000 Hz時有相同的音量感受)。


因此勞安所提出一種主動式噪音控制方法,應用數位訊號處理之方式來達到噪音降低之效果,用以補強被動式噪音控制對低頻噪音效果不足之處。


主動式噪音控制原理為使用一個或多個麥克風接收外界噪音,以數位訊號處理之方式分析其噪音聲波特性,並利用揚聲器(喇叭)產生和噪音聲波相位相反之訊號,藉此與原來的噪音相互抵消,以降低人耳所聽到之噪音量,以勞安所106年度的研究成果為例:所開發之管路型主動式噪音控制系統雛型可降低噪音約15分貝(噪音頻率範圍為200~800 Hz)。


以主動式噪音控制技術而言,目前較適用於小範圍之封閉空間(如:空調系統通風管及車輛駕駛室內之噪音改善),且針對持續且穩定之低頻噪音源較能有效控制(如:通風管道(主要頻率為40 Hz及400 Hz,音量約為78分貝)、抽水馬達(主要頻率為315 Hz及1250 Hz,音量約為86分貝)、引擎之運轉噪音)。

未來期望可進一步應用於相關作業場所,使勞工可不需配戴任何防音防護具,即可達到噪音降低之效果。相關訊息可參考勞安所提供之研究報告。
資料來源:http://boo.tw/y0qs5